很多人一说生产的数字化,就不假思索地套用计划排产的讨论,设计日计划、微计划。然而,做计划时只满足于把订单安排下去,而不考虑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不会考虑计划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异常和偏差。
运营交付的数字化,应当以数据驱动的交付进度闭环跟踪,一旦有计划偏离,立刻评估异常的影响,并推荐不同策略的预案,目的是确保极致产能(进而最低成本),以及无忧交付(订单满足率)。这就是运营控制塔。
数字化最大的价值就是应对异常的,但是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架构,才能发挥数字化的价值。
生产制造的两大业务:
• 运营管理:生产交付的精益优化
• 工程技术:工艺设备的优化控制
可以从很多角度设定运营管理的目标和KPI,我觉得最本质的是满足订单交付下,各种资源最优配置。运营管理的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设定:
• 极致产能:锂电池的生产线投资比较大,最有效提升运营管理的是将产能最大化利用。
• 无忧交付:保障每个品种、每个客户订单的顺利交付,生产部门没有交付压力,销售不用担忧交不了货
可以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逻辑,设计运营控制塔的业务架构。
事先:对于已知的可控情况,做好计划安排
虽然也是计划排程,但工厂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可能优化的目标和运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安排生产计划和工序微计划的时候,要考虑运营者的管理重点,给运营者充分的自由调节。
运筹优化算法要找到最薄弱的瓶颈点,根据管理的重点安排充足的资源。
事中:关注新的异常点
生产状态被集中的监控起来,实时反应生产的状态。一旦有异常点,无论是设备故障、优率下降、换型困难等,只要影响到计划的执行,就立刻凸显出来,提醒管理者干预。
数字化的生产模型可以实时评估当前异常对交付的影响,预测哪个客户的订单会有多大的影响,并推荐几个调整的策略,计算出不同策略对交付的影响,辅助管理者对资源动态调节。
推荐的策略,也要给管理者充分的自由度,比如可以推荐三类调整策略:
A. 激进策略:追求产能最大化,极致的产能利用率,人和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B. 平衡策略:在客户交付和制造成本中折中平衡
C. 保守策略:无忧交付,满足客户的交付需求,但是可能影响制造成本
事后:及时反馈,可视化交付进展,凸显差距和风险
清晰地呈现设计进度,并与计划实时对比。如果有异常,预测不同的异常响应策略对最终交付的影响。将瓶颈车间/工序,以及风险工单在显著的位置呈现。
来源:微信号 王晓钰说工业数字化
作者:王晓钰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