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AI发展应是IT/OT各司其职 点击:153 | 回复:1



SeanSong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73帖 | 6回
  • 年度积分:5
  • 历史总积分:258
  • 注册:2009年8月25日
发表于:2024-03-08 09:47:20
楼主

AI真是热火朝天,一片繁荣,不断的有所谓革命性的技术进步,GPTSORA,反正是一派颠覆世界的压迫感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科技暴力。前几天Amy同学就来咨询,说是某家生成式AI公司打算进军制造业(赚大钱),咨询他们,但是又似乎不那么了解制造业。在和这位Amy同学交流后,我觉得有必要来写点东西谈谈这个事情。

记得去年工博会那会和自动化圈的小伙伴们交流,他们对这些来势汹汹,总是叫嚣要颠覆制造业的技术总是有些不以为然—因为,现场不是理想主义。当然,这股话语权的失落感也是些许存在的。

不过,工业AI本身与商业AI还是不同的,人们在欢欣鼓舞商业AI的巨大影响力。但,工业的核心是自己的发展,AI是个好工具,但它不是核心业务或它也不是真正所对应垂直产业的核心技术。

首先,像自动化圈,并非拒绝AI,而是主动的拥抱AI,以期来解决问题。但是,这里的差异在于,商业AI这圈人其实是拿着榔头找钉子,而工业人则是拿着钉子找榔头,因此,它是两个方向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

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从语言体系就可以看到,AI的人总是说要“找场景”。但是,找场景这个事自动化的人并不提及,因为,场景有,我只是在找一个“经济”的工具。

条条大道通罗马

制造业,它要解决问题,至于它用什么解决问题是次要问题,而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首要问题。前几天看了部电影,里面有一句废话“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到问题的关键”。但是,这也不算废话,就是得先知道问题在哪里,才知道什么是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制造业要解决的通常就是“品质、成本和交付”三个问题。那么,引发质量的因素究竟在哪里?这有时候是个未知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有很多种。

第一是找到问题:通过鱼骨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质量相关因素解析为,人机料法环的问题。然后建立解决问题的路径,通过根源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问题和次要问题。

第二是解决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是依赖于物理建模,有些问题依赖数据建模,还有些问题根本不用技术来解决问题,通过人员的培训、流程的再造就可以解决问题。

因果与相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找到因果问题和相关问题。记得有一次听冯恩波博士讲AI,谈到了因果问题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而剩下的相关性问题却又是“胜负手”。

因果问题指的是可以通过像物理建模这样,构建物理模型,然后通过参数的工程测试来建立控制的边界。在不同的定义域(高等数据基本概念)里函数值是有一定规律的。

如果找到这个规律,那么,就能解决根本性问题,这就是机理模型—它具有显著的优势,即,它可预测、可解释、算力需求特别低。那么,如果你用AI解决这个问题,就显然是不经济的,你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解决了问题。发现,其实跟自动化里的增加一个AI(Analog Input模拟量输入)采样和一个DO输出解决问题的效果可能是一样的。那完全就缺乏了经济性。毕竟这个AI和DO加起来,在自动化硬件价格已经卷到白菜价的今天,大概就百十来块钱的事。

表-物理与数据建模的差异

image.png

但是,为什么AI又是胜负手呢?

因为机理模型它的特点就是可获得性较强,一旦被建立,可复制性也强。它能够同样被其他对手所获得,并应用。那么,这个时候,相关性那部分就会发挥其价值的杠杆收益。

在锂电制造里0.2%的良品率提升都是意义重大的,因为大家都能做到99%的时候,胜负手就在你能做到99.2%带来的优势。同样道理,在这里相关性解决的那些问题有时候也会变成决定性因素。

工业AI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数字化基础上

AI更擅长于在相关性上解决问题,但是其实它的应用也是有前提的:

首先,必须要有好的自动化基础:自动化提供了数据采样、通信连接、数据分类、接口规范方面的基础。这本来也是制造中控制、信息化的基础需求。很多AI的人说现场缺乏数据,但是,这是你的问题,却并非自动化的问题—因为,这些数据就在PLC的内存里,也可以通过OPC UA/MQTT访问。不是有没有数据的问题,而是另外两个问题:

1).什么数据,要干什么用?似乎尚未搞清楚

IT的人经常会问“你有什么数据”,而OT通常会问“你要什么数据”。因为,拿着榔头找钉子的人会认为,你告诉我有啥数据,我才知道我能干什么。但是,OT的人认为,这个数据是与我的工艺相关的,我不能提供给你所有数据,但我可以按照你的需要提供所需数据。

2).未知的数据:在制造工程中,我们知道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依赖于哪些数据,用什么样的频率采样、什么类型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这件事本身都是待定的—因为,制造工程本身就是“持续改善”的,通过不断的对制造中的机电问题分析,才能不断提升。解决问题过程中,才知道应该采集什么数据,如何分析这些数据。

因此,有时候,它不是缺乏数据,而是缺乏对制造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本来就不是已知的,就是动态进行的。

其次,AI也需要和工程方法结合

为什么机理与数据结合?因为如果没有机理给出的方向,那么,数据就失去目标。甚至都不知道采集哪些数据…机理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基本的约束边界,而不是在浩瀚的大海里盲目的探索。相关性,它也不是完全没有头绪的,它也是有方向的。甚至来自于工程师的直觉性判断,通向解决问题的道路,有非常多的岔口,哪个岔口真的能走到目标。就会出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因为只见树而不见森林的遮蔽性—在数据分析这个问题上,同样会有“遮蔽性”。即,数据的偏差,例如“幸存者偏差”就是典型的一种数据偏差。

image.png

图1-自动化人干工业AI的优势

再者,人才是关键

图1列举了自动化领域A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数据及其通信、结构化处理、机理建模的结合,以及现场可执行,这些也都来自于工程师的洞见与智慧工程师的洞察力,包括机电对象的特性、引发问题方向的判断,解决问题方法的界定,数据处理、模型训练方法的选择、参数调教、泛化等等问题。都是依赖于人工的参与。如果缺乏有序的工程过程综合能力,那么,AI将无所适从,会茫然不知所措。

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具有非常强的机理、对象特性的理解。当然,我们需要选择更好的AI工具,就是找到好的榔头来解决问题。

工业从来都是拥抱AI

很多时候,来自于制造业的人会对AI有些不以为然,这不是对AI的不以为然。它只是对不懂工业却又妄图颠覆工业的那种迷之自信的不以为然。

而且,似乎真的了解AI的专家,甚至AI类公司的头部企业的专家们都还是比较谨慎的-但是,比较狂热的似乎更多是那些对AI并不了太多的人。

前些时日,记得郭老师朋友圈和文章都提到“悲观者正确,而乐观者成功”—我想对于自动化圈的人而言,我们需要好好想想这句话。因为,有时候,自动化圈对AI的各种不以为然,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AI在进步,也在不断的去测试,也是在摸索—那么,AI的不了解制造业这个事情,它本身也是一个过程,因此,积极的拥抱AI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人们担心的不是竞争,而是颠覆性的技术,让你无从追赶,因为越是成功者越是容易形成对既有路径的依赖。而突破者,往往会让你失去反击的机会。

AI对于工业它是潜力巨大的:

1).在AI的发展历史上,像Alstrom、Bellman、Kalman这些人,他们既是控制学科的专家,也是AI领域的专家。因此,控制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未拒绝过AI,并一直试图将AI应用于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非线性系统、最优化等问题的解决上。应该说,囿于算力的成本过去,它并未被广泛的应用。

image.png

图2-近代先进控制理论的专家


2).极限制造对AI的潜力需求

随着制造越来越内卷,每一个百分点的良品率都是决定性的。那么,在制造业中,广泛存在的不确定、非线性问题,就成了AI发挥的领地。但是,这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基础上的。脱离了制造基础,谈AI,将会带来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而我们需要的是“事半功倍”的经济性方法。

3).AI正成为工业中的焦点

在自动化领域的全球厂商,都在积极的拥抱AI,包括ABB发布最新的AI战略,应用场景比较多,像机器人的视觉智能导引、预测性维护、参数寻优等等。包括通过AGI来实现自动的编程,解放工程师,将知识复用。


image.png

图3-工业AI的应用领域

当然,另一个视角则是人才培养问题,因为最终AI的落地与实现,仍然落到具体的应用上。那么,来自IT世界的人在算法、系统架构、软件开发的能力就会发挥出来。昨天与AI4C的管先生谈起大学的自动化领域的软件工程能力较弱,因为,很多自动化相关专业的人并未受过较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在IT领域里普遍的软件工程思想与方法,对于OT世界整体的工程能力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毕竟,我们说,AI最后还是个软件问题,那么,软件的开发能力,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IT厂商在工业AI的发展过程中,更多在于平台、工具的建设,开发,以及其生态所构建的工程师资源。IT界的开放思想,协作以及分享的文化,都是相对保守的OT世界可以学习和借鉴的。IT厂商在AI的相关资源方面,为OT世界减少了构建成本,否则,依据OT世界的“量”无法推动GPU、云服务、工具、社区等各种软硬件资源的成本下降。

生成式AI对于编程的尝试已经开始,如图4,通过自然语言包括语言/文本方式给出需求,openAI可以将原有的程序以及开源世界的程序结合,为工程师生成所需的程序。因此,工程师还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在工业场景里的自动化工程师,还是得作为一个在安全、伦理、一致性等方面给予“确认”-这个时候,工程师更多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方案的确认者”—它降低了Coding这种工作的负担,而增强了工程师在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在决策方面的更高价值输出需求。

image.png

图4-AGI应用于代码开发


来自全球领先的自动化厂商和IT大厂们都在寻找着AI与工业的连接,与OPC基金会的张同志谈到像OPC基金会/IEEE这种全球性技术与标准化组织,他们究竟是如何能够协作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构成一个松散的团队,一致的致力于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投入才能进行的技术开放协作—这就是一个问题。

总结起来就是,工业AI必须得是IT与OT专家协作来干的事情。OT来自于对制造业的历史悠久的积累,IT来自于对数据应用、算法、工具的设计,以及构建整个软件体系。但是,IT/OT都必须来自于制造企业对于品质和效率的极限追求,以及对制造现场的深刻洞见。


来源:微信号 说东道西

作者:宋华振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嘿嘿203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5
  • 注册:2020年7月13日
发表于:2024-03-18 14:08:42
1楼

很深刻的见解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