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数字化工厂协作问题-通信的本质 点击:432 | 回复:0



SeanSong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70帖 | 6回
  • 年度积分:7
  • 历史总积分:253
  • 注册:2009年8月25日
发表于:2023-09-05 09:28:38
楼主

之前与OPC基金会张Sir电话交流,谈及对于OPC UA的理解,大部分时候人都把OPC UA理解为通信协议—这就比较尴尬。其实,OPC UA定义了语义交互的框架,但是,它并不包含内容—这个倒是可以在各个垂直领域的规范里看到—就像PackML、Automation ML、Unimat。这些行业的规范本身可以基于OPC UA框架规则来进行定义,构成一个完整的行业通信标准与规范。

制造协作的问题有哪些?

我们经常讲制造业中的IT和OT融合,或者谈协同制造,其核心在于通信。通信并非仅仅是物理意义的通讯网络连接、信号编码规则、对象字典这些内容。它的关键在于如何“架构”一个既能灵活应对变化,又能标准而易于组装的机制,让机器和机器之间,以及辅助设备间能够根据生产作业任务进行协作。

我们可以从制造产线协作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来理解通信在协作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理解了通信的这个角色,我们也就知道如何去构建这样的通信机制:

1).如何标准化的对复杂的物理对象和中间产生的变量进行建模,以构成一个可灵活搭建的生产系统;

2).如何让这些模块间形成协作关系,用什么机制来协同?

3).技术逻辑与商业逻辑的集成,如何计算OEE、能源效率、品质?

4).生产任务变化后,新的任务如何快速的解析,并经由何种机制下发给每个执行单元?

4).怎么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的、持续的迭代?迭代的对象是什么?

5).可实现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被开发者用较为简单的方式来实现?就是如何开发这样的机器和产线,降低工程成本的问题。

6).应对新问题:当新的需求产生时,如何应对?就像锂电行业需要碳足迹追踪的时候。未来更多对于产品的可重复利用的追溯跟踪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时要考虑行业差异性、历史发展的技术继承性,纯粹的另起炉灶是很难的。因此,必须在模块化工程思想基础上进行开发。最为关键的实现性在于采用“已有”的软件资源来干活,避免大量的开发浪费。这就像现场总线最初用于节省接线,进而降低工程成本一样,工业通信的首要逻辑也在于如何降低“工程成本”。

一个生产系统如何被协作?

针对上述问题,通信规约的构建思想可以被剖析清楚:

image.png

图1-关于工厂数据互联的几个关键要素

简要来说,如图1,工厂数据互联,就是构建资产对象在组件、功能、机器单元、产线进行基础建模。并对这些对象赋予ID编号、属性、考虑编程也要有数据类型、数据单位等信息赋予这些组件(或者也被称为资产),以及可以对其进行操作的方法。这些资产有了这些后,就会定义通信与行规-包括对象字典,数据如何被在内存地址中编号存储,包括要传输哪些信息-产品、过程数据等等。第三步,然后定义在生产动态过程中的数据交互结构,再通过状态触发来实现协作。最后,作业单将协作生产的人机料法环—精益所需的参数对象。

1).工程的模块拆分:

解决任何复杂问题,在工程上,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构”,把一个模糊的、复杂的问题拆分为简单的模块,这个思想一直是行之有效的。

因此,在PackML、SEMI、JDF、IEC61850、ISA-95这些规约里,都是这样去实现的,首先是组件对象,ID及属性。然后是功能单元,其实就是自动化里一个闭环形成的独特任务,如放卷、温度控制,再由此构成一个设备,再就是设备构成的产线逻辑。

2).协作关系在于状态逻辑

在各个规约里,定义了状态逻辑,即,各个功能单元、机器通过状态逻辑形成一个整体。状态间携带信息进行转换,在条件允许(Allowed)时进入状态,例如启动机器,然后在运行中,由预设条件、报警触发另一个状态,比如等待、停机等。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机器的组件、对象,可以是一个被封装好的模块,然后一层层构成局部功能单元、机器的模块化局部单元。那么,这样,机器模块之间的协作就变成了简单的“状态驱动”,逻辑编排任务,实现快速而灵活的协作关系。

image.png

图2-状态模型与协作

在OPC UA新的作业任务中,如图2,可以将设备定义为基于状态逻辑的作业任务。在准备阶段需要确保相关的物料、安全自检、通信正常等,然后再所有状态OK时,触发Start,然后进入运行状态,当出现中断、异常终止等时候,触发新的状态,运行新的模块化程序。

比如电梯,是在厅门/轿门、底坑、顶层所有安全确认正常后,才会AlllowToStart、然后运行电梯曳引机系统的升降动作(Running)。当到达所指定楼层,启动变频器进行S曲线控制平层(程序模块),以达到稳定状态后,再触发新的程序-开轿门与厅门(轿门有电机与厅门机械连锁)。电梯会逐渐到达每个楼层。当多台电梯协作时,召梯信息会被汇集中央处理单元,它会根据多台电梯当前的运行状态,选择最近的电梯给予服务。电梯的运行就是一种集中式调度,分布式控制架构。

3).技术与商业逻辑的衔接

在定义组件的时候,它也是被定义为一个资产(Asset)的,根据这个设备(也是资产)它的运行状态触发的时间(计时程序,启动、停止、等待等状态间的时间数据计算机器的可用性)、以及过程中的品质数据(计数程序-计算良率),以及设备的性能与额定之间的关系(性能)等。这些数据会在运行期间产出,它可以被用于定义OEE综合使用率。这就为投资计算提供依据,评估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反应其商业价值就是通过资产对象来实现。

4).任务变化时的机制

通过作业控制,机器和产线可以进行数据的多个维度交互,作业单定义了机器要执行的工艺参数,而这个作业单也会提交给生产管理,如原材料物流供应、测试、品质监测等多个部门。

制造现场,关键要素在于“人机料法环”,因此,交互的信息以此为内容。


image.png

图3-ISA关于作业单定义

参照ISA-95的作业订单对象状态与对象,我们可以看到,它实际上包括了材料、设备(机器)、物理资产、人员这些关键资产的连接,并在存储、启动、停止、取消、清理、暂停、中断、重启等多个状态间进行切换。

5).长期持续改善的问题

对于工厂来说,肯定要考虑产线,也要考虑数字化的长周期任务,例如基于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寻找规律,以改善生产的调度、策略。

资产管理壳AAS它也与云端数据库构建了汇集机制,它的好处在于在离线方式来实现数据的长周期训练,以获得更优的模型。对于AAS的应用域来说,可以通过MQTT、HTTP Rest请求方式进行连接—大概IT系统不大了解OPC UA,继续使用习惯的方式来交互。

6).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需求变化

拿一个比较典型的碳报告的需求来看,在去年OPC基金会在线报告里,看到他们针对设备的能源数据进行了采集。

具体这个报告是否有效,但基于已有的设备ID、数据框架,的确可以为新兴任务提供支撑。而无需额外的再去开发新的系统,充分利用既有的模型、数据资源,应对新的任务挑战。

image.png

图4-OPC UA中针对碳追踪的框架

通信是为了快速协作关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通信的本质是为了协作,而这个协作的核心思想在于工程的“化繁为简”,采用模块化,构建一个单独的功能开发、整机的状态协作,以及数据的南向和北向的传输。总体来说,通信虽然看上去在定义一些参数,但其定义的参数、功能、状态驱动。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机器本身的快速开发、以及产线之间的横向与管理系统间的纵向交互。

明白这个通信在其中的协作关系,我们就会知道标准与规范的意义—那么,在制定工厂数据互联时,我们就需要设定目标—我们谈数字化转型,谈数字化的落地,就要把这些问题在标准上进行定义。大家经常讨论数据的规范与标准问题—为什么要回到精益生产,比如,我们需要质量参数,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质量进行定义-质量本身的评价模型是什么?这样才能推导出来,我们需要采集哪些数据?知道了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例如SPC的定义),需要哪些用于评价设备综合利用率(OEE也需要根据实际生产定义)--因此,通信的问题,本身不是通信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对生产的运营清晰定义的问题-如何协作的问题,以及希望获得什么?

如果仅仅把通信理解为通信协议,那就是看到了树,而没有看到森林。

来源:微信号 说东道西

作者:宋华振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