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治疗转型焦虑症的良药吗? 点击:281 | 回复:1



SeanSong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8帖 | 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6
  • 注册:2009年8月25日
发表于:2019-05-20 13:49:08
楼主

好多天以前的中午(这个文章放在后台至少3个星期了)与Mcrazy聊着技术突然谈到了广泛的工业互联网“焦虑”--企业为何要探讨工业互联网?为什么要上云?这似乎是一种“焦虑”周边的人们都在探讨着各种高大上的话题,这很像你家长的焦虑,你的朋友圈里每天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在秀书法、钢琴、奥数,好像个个都将成在迈向“大师”的辉煌道路上,仿佛你如果不给孩子报个班、早点给他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你就落后了,你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你们家的孩子就会“芸芸众生矣”。这种焦虑似乎具有一致性。


在各个群里对于工业互联网的讨论如火如荼,争论和质疑是普遍的,甚至延伸到了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在于关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话语权似乎被一群来自非制造业的人给掌控。无论是对是否走这条路,还是对谁掌控这条路--都让人们在争论中充分的体验了焦虑的一面。


有太多的焦虑寄望于“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热潮的背后是“转型”的焦虑,对企业而言,外部环境如贸易战、产业政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很多跨界经营带来的竞争加剧,而同样,内部运营效率低下、产品创新不足、质量不稳定等让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这一切都比以往更大的让人们产生了焦虑,市场上都传言着工业互联网将如何降本增效的故事,人们期望工业互联网可以治疗这种转型中的“焦虑症”--焦虑症的根源也许正在于人们对未来失去了方向的那种茫然感,产生了对生死的恐惧,因为,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工业互联网解决各种问题。

资本的力量推动和催生了这个热潮,他们给每个标的包装出靓丽的“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的标签,配合着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研究出的“数万亿美元”的市场,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打造的“未来已来”噱头,使得每个在朋友圈里生存时代的人们不得不陷入焦虑之中。

这一切使得非常多的企业在迷茫中觉得这是未来的机会,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就会错过,就会落后于其它同行,而且,你看人家都上了工业互联网项目,市场上各种场景里的人们也都在谈论工业互联网,感觉如果我们不谈论,就被这个世界边缘化,不投入工业互联网的项目中就会失去赢得未来的机会,这种感觉就像家长觉得小孩子如果不参加这个辅导班,那个兴趣组就输在起跑线上一样。

 

焦虑症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工业互联网本身似乎也正在成为一种“焦虑”,如果你问一家公司为什么要上云,他肯定会说因为他们的同行已经将数据上云了,至于为什么他们要上云,则未必清楚,总归是我不能落后,尤其是我不能落后于那些还不比我强的对手。

现在中国的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据说已经有260多家了,每个都似乎能够治疗各种企业的“焦虑症”,有要大数据分析能源问题的、有要解决订单排产的、有要解决数据连接,智能分析的,也有号称“包治百病”的,总归,你有病,我就有药。

 

关于焦虑症的治疗

引发焦虑症的原因非常多,生理及心理的各种因素都会让人产生焦虑,长期疲劳不规律的生活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而这个免疫力下降也使得人们对环境的耐受度(如吵杂,时差)下降,会带来诸如广场恐惧症、焦虑惊恐等症状,当然生活的失去方向、突发的人生变故都会带来焦虑症。焦虑症典型的药物治疗一般是“镇静”,也即,焦虑症的治疗药物通常都是属于“指标不治本”的,因为,让情绪“平缓”用的是扛焦躁的药物,而真正焦虑的原因却没有得到解决,在《焦虑症自助手册》中提到,其实,焦虑症的治疗有非常多的心理和生理的方法,包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人的心里实际上也有“耐受度”—通过增强体质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耐受度,对吵杂环境的心里承受能力,因为广场恐惧症、演讲恐惧症都属于这类焦虑类型。

对于现代人而言,焦虑症也与缺乏自律的生活有关,熬夜、频繁的加班、不规则的饮食都会让身体处于抵抗力不断下降的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又会各种焦虑症症状。

当然,治疗焦虑症最有效的方法据说是“改变你的价值观”,你要胸怀天下的格局,那么你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也就是如果你有了情怀,哲学你就不会焦虑了--听上去很虚是吧?不过,我知道明白的人自然会明白,不明白的人自然觉得这是胡扯--这不重要。

 

工业互联网应该是一种自我驱动力

其实,一个企业必须不要忘记自身的盈利之道,一个钢铁公司那么练好钢铁那是本职工作,一个机械制造商,把机器做的更可靠稳定是其本职工作,做空调的就好好做空调,做手机就好好做手机,这个事情不要忘记了。

工业互联网应该是一种“自驱”式的发展,即,我的确有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数据支撑,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将数据汇集,并来监测整个生产过程中的OEE影响因素,并提升整个产线的持续改善,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来进行早期验证,这些是为了提高投资安全性,并且用以应对各种变化的生产需求。

 

就像为什么我们采用互联网技术开发mappVIEW这样基于Web的HMI开发,因为,这是客户需要的—需要更为简单直观的体验,操作人员不需要太多的学习,而且,现在机器需要跟各种第三方平台需要数据交互,因此,基于OPC UA的“关注点分离”与“面向服务”特性,开发mappVIEW。

 

因此,工业互联网在任何时候必须和自身提升竞争力紧密相关,不要为了上平台而上平台,为了上云而上云,很多时候人们都把这些项目当做“首长工程”来对待。

 

走在前面的人,往往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而走在后面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情,这样其实后果会比较严重,因为,如果你没有与自己的主营业务相关,那么这个耗时费力的项目最终可能会耗尽企业的资源而没有产出。

 

练好内功最紧要

人们常说一流企业卖标准,其实,很多人似乎把标准当做了一个“垄断”的牌,而事实上,标准只是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外显,而标准的背后是企业的整体实力,因为标准代表对技术的横向与纵向的集成能力,也代表对需求的把握能力,走在前沿的企业可以制定标准,而落后的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在逻辑上有一个“包容”关系,即,领先的企业的技术、运营、管理维度可掌控的维度大于落后企业,领先企业已经超出了平均的技术维度,因此,这也会导致在标准制定中,落后企业实际上无法掌控那些超出其“边界”部分的技术。

 

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建设中,其实,欧美的企业已经定向了选择同一的标准,包括工业4.0组织、IIC等均以标准先行,包括互联互通标准、安全标准、数据字典、软件、仿真平台间的标准,而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似乎大干快上,但是,你若问起他们的标准,似乎没有谁能真的说个门道出来。

 

其实即使是在大厂,即用户端,我们同样会发现第一关数据的“连接”障碍在过去一直没有被解决,因为国内即使是非常大的企业也缺乏在内部数据标准的制定上的工夫,因为我们赚快钱,都是引进了系统,而又来多是八国联军的态势,以前忙着赚钱,至于长期如何构建数据架构,进而能够互联进行全局优化,这个事情在当初是没有人考虑的,因此,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遗漏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策略路径,使得缺乏标准,现在又需要回头去制定标准,该走的路看来一点都省不了。

 

OPC UA就是典型,它的数据字典、行业信息模型都是反映了领先的企业如何看待数据,数据应该如何被统一?如何结构化、建立什么样与生产相匹配的模型(如AutomationML、MTConnect、PackML针对不同行业的信息连接模型,解决现场与MES的连接问题)、如何被高效传输(如Pub/Sub机制)、如何实现资产管理(如AutoID来对RFID、条码数据进行管理),这些问题都被OPC UA解决了,这就是OPC UA的魅力—它的背后实际上是基于先进的制造运营水平的,而不是为了制约的一个“垄断”牌,我们总是试图赋予技术以“卡脖子”这样的带有阴谋论的色彩的帽子,其实,标准本身的发展是一种产业趋势的映射,而另一方面,标准是来自于“连接”的需求,如果不需要连接,其实,也不需要标准的,而另一类标准像安全相关问题,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为出发点的,反映的也是行业管理水平。

 

工业互联网现在就是一大堆平台,却没有标准,有些人知道OPC UA很多人却不知道,如果你说不用OPC UA也可以,只是那样就起不到协同发展的作用,本来工业互联网是要降低企业在IT领域的开支,采用经济的方案来解决生产运营中的问题的,但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接口的连接、调试,众多的接口和协议编写驱动,反倒不是件经济的事情。

 

说到这个,想说明的是“工业互联网”需要标准,而标准背后本身就是制造业的管理水平的体现,因此,你还是应该回到你的管理运营水平这个问题的本质上,练好内功,治疗焦虑第一步先要锻炼身体,因为只有身体好,才能提高耐受度,才能在复杂环境中能够承受压力。

标准可以提供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学习这些背后的管理逻辑与模型,这样的话,可以在学习中提升我们自己的运营管理能力。


 

治疗焦虑最有效的在于改变价值观

在《焦虑症自助手册》中,作者提到治疗焦虑最有效的方法在于“改变你的价值观”,其实,我想这个治疗手法与我们企业的转型也同样道理,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客户?


以用户提供价值来提升自身价值,这样才有竞争力,而把力量关注点放在自身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补贴”、“利益”,那么这个企业将会被这些虚假的工业互联网所蒙蔽。很多企业大概是被互联网的成功故事所激励,投身于已然鼎沸之势的工业互联网大潮中,大概是为了快点融资上市,然后各方皆大欢喜,股票上涨了,然后大家都捞到了,财务自由了,就好了。

 

其实,互联网大潮中的故事总是充满着鸡血和悲壮,在资本狂潮中崛起的那么多企业最终都悄然逝去,就像人们鼓吹新媒体,说传统媒体将彻底死亡,可是,事实上,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倒下去的新媒体可能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就像除了微信,其它即时通信工具已经都死了(除了腾讯他们家的QQ),人们看到的是马云的成功,可是没有看到多少个与马云一起起步的电子商务平台死去。

 

转型的焦虑在于勇敢的放弃那些幻想,脚踏实地的选择自己的道路,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可靠的产品,不断的去雕琢自己的工艺、技术,借助于工业互联网的能力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是“正道”,不要为了别人家的孩子都上辅导班,我们也要上辅导班,人家公司有云平台,咱们要是不做就落后了,其实,你想要什么—永远是哲学中永恒的话题,走在什么样的道路上,对于每个企业都是必须谨慎的,否则,花钱打水漂这种游戏仅停留于小孩子在河边嬉闹的时刻,而不适合于走长远道路的企业。

这篇文章放在后台好多天,其实,我特别想说的问题是现在的工业互联网走弯了,下次再写吧!


来源:微信号 说东道西

作者:宋华振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Q

  • 精华:7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219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414
  • 注册:2003年2月20日
发表于:2019-05-21 11:04:25
1楼

还是那句话,请问到底是谁可以代表中国制造业,代表一下中国智能制造的话语权?


是拿着外资的工资,卖进口自动化产品的代表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国外买办吗?

是先进吗?是某些已经做了软件中文界面,并声称自己已是一家中国公司的,结果连中文界面也还没有做好,还没有做好这个产品的标准,就拿出来让大家用了,这个用不好就要怪工程师,应该反感用中文,这种严谨的油纸包精神,你都搞不明白他是一家德国公司还是一家中国公司?这样的对中国自动化工程师羞辱的,还能去代表中国制造业去拿话语权?

还不可以质疑的悲哀,因为“你们自己没做好”。


难道国内实践者提出点质疑的声音都不允许出现的?“你们自己没做好”?就不可以提出质疑?

楼主有过真正在中国制造业的实践是什么?与其如此说教别人,何不自己亲身实践一次?忽悠别人花钱走一条也许是错误的路线去试错,那是容易的事,谋杀别人的时间是容易的事,你花自己的钱去试试看做一个OPC UA产品,实践过了再写写,不是更有说服力?


————

很多做工业的前辈,是有过深刻的教训的,过去听从某个国外什么什么技术先进,什么什么必然趋势,而做了很大开发的投入,结果却是很快被更新的升级了,或技术产品迭代了,投入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而黯淡退下。例如二十多年前仪表行业的HART协议,当时也是一窝蜂的,有的投入很大,但是HART到现在也是很少数的在用,几乎都无法收回原有开发投入与市场投入。


自动化行业技术,我们常常是以引进,仿制为主,对于长线的标准类别的投入,没有办法很好的去做过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对于投入产出与回报周期没有学会计算,也无法计算。

带有一点警觉性的对于同行善意的提醒,不要被戴帽子的被“焦虑症”了。


可以先学习一下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投入回报周期计算,从供应链到人员技术力量到市场环境,找到确定靠谱的“数据”,不要听故事。我做产品二十多年前就有过惨痛教训,现在已经做了二十多年这些功课了,这只是些建议。


楼主不要给人套帽子,也不要说教先让别人花钱投入,请你花自己的钱自己实践一次。那样你就应该也先学习做一份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风险评估,投资回报周期计算的实践了,也许那样你会更有成就感。


这是善意。在你自己实践过一次之后,尽管你宣传。


————

回到我对OPC UA在技术上的质疑:全当我也不懂,也不怕别人说我不懂就说的,只是给大家学习风险评估吧。


每一个协议的产生,自有它原始的意义。PI、Ethercat、CClink等协议各自在自己的领域有自身的优势,并会继续发展下去。就像各国的语言,不可能就一定要统一标准。不伦不类的拼音化文字并没有走通,世界语也冷了。当技术高速发展到一定阶段,语言与语言之间是可以用更先进的技术直接同声翻译的,也可以用第二通道双重确认。而不是回去再用“世界语”的标准,多一次语言协议转换。尤其是当TSN标准出现后,原有各自有特色的各个自动化协议已经可能会出现用更先进 更快速的技术两两对接过去,而不必套用第三方的基于工业3.0的所谓“标准”过渡兜圈子了。而连接工业互联网的就直接用全新的互联网技术通道了。


另外,现在的通讯协议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快速变化阶段,战国时代,也许每年都会有升级、联合,甚至要推倒重新做过,这样的在快速变化时期的投入风险,技术力量是否能跟进?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协议开发的持续投入与应用上延续性,长期的对客户的支持服务,或者内置协议的芯片供应链上的变化,各家是否可知可控的清楚?


更何况,工业自动化只是工业互联网的一小部分,基于工业自动化的3.0时代的中间人协议OPC UA,多了一层数据延缓,多了硬件投入成本与可靠性下降,还有没有可能一定会成为工业4.0的标准呢?


这就当我不懂吧,我也不会陷在这个协议里面,而是站在更实际的外层,只是针对行业里同行,其他的读者网友多一个思考,多一份善意。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转型的方向现在谁也不敢打包票能说得清楚,而信誓旦旦很肯定的人,读者你要小心了。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