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进入供应链管理领域,知道了APS软件;而研究APS软件的功能、应用以及APS的客户,便认定了APS是能为生产制造企业创造价值的软件。可惜在APS软件在中国的发展,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非常尴尬的状态:大企业都了解APS很重要,但只有非常少的企业肯真正实施APS软件,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直到工业4.0概念流行后,APS才逐渐被国内企业所认可,关注APS的企业开始逐渐增加。
两个因素促成企业关注APS
在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之后,中国推动《中国制造2025》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智能车间;而中国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动力短缺促使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所以一方面智能车间实施过MES之后,数据开始创造价值,为了挖掘更大的数据价值,而APS无疑是可以利用经营数据创造巨大价值的软件;另外一方面,劳动力短缺促使劳动力成本增加,而APS无疑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最佳工具。
数据促发APS应用
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领域,MES是较早普及的应用,MES将生产设备、产品物料、产品通过工业总线(或工业以太网)和物联网连接起来,设备数据、物料和产品的数据汇总后,使设备状态、产品生产状态透明,利用数据的透明性,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发现效率瓶颈来提升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MES为很多企业创造了价值之后,很多早期实施MES的企业发现MES为企业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这些数据已经创造了价值,而这些数据价值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开始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创造更大的价值。而APS是国外先进企业已经普及(说明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但国内普及率非常低的应用软件,APS毫无疑问成为这些企业的关注点。
而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领域在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之后,都遇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带来的效率难题,在多产品混线生产的时候,如何优化生产效率?先进的制造业已经验证APS是解决混线生产效率的最佳途径。
劳动力成本声讨,促发APS应用
2015年以来广东持续出现劳工荒,制造企业只能通过提升收入来吸引劳动力,所以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持续升高。而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服装制造、家居制造业,传统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通过更多的劳动力冗余来保证产能,当劳动力成本提升之后,很难有冗余劳动力,在这种环境下,能将企业劳动力排产优化的厂长、车间主任就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于是这样有经验的厂长、车间主任就会被企业高薪聘请。但因为这样的资源太稀缺,很多高薪聘请的厂长,车间主任被同行业其他企业以更高薪水挖走。
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考虑用工具来替代这些有经验的排产者,于是这个领域开始通过APS来优化排产。
APS人才是APS落地瓶颈
由于数据、劳动力成本两方面因素促成了对APS需求的井喷,APS的实施既需要懂管理知识,又需要IT知识,更加需要实践经验。但在过去十几年里,APS在中国都没有实际的启动,不要说理论、实践、IT三方面都拥有者是稀缺资源,就是既懂管理知识,又懂IT的人都是稀缺资源。
在最近几年APS圈子交流中,发现APS的参与者中,有以APS管理知识传播者,也有APS软件供应商为主。但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启动,有丰富APS实践经验的人特别稀缺。
在几个智能制造交流的圈子发现很多制造的实际问题,APS的专家的回答都太理论化(感觉是为了推广其APS实施、或APS培训),实际并不能解决制造的实际问题。
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APS的实践者,将是限制中国APS快速落地的瓶颈,能够解决这个难点,将会有巨大的机会。
如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APS实施者来讲,如何获得有效解决企业产能瓶颈问题的能力?
最近在多个群的交流中,关于企业的实际问题与APS相关的,我初步统计了以下,80%的场景我发现都是与《目标》中描述的场景类似,这些问题都在这个企业管理小说的场景中,通过主人公在专家的启发、指导下逐步解决,而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拯救,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目标这个小说中,讨论的很多问题包括:
1、为什么很多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后,反而库存增加,现金流少?
2、企业内多个工序、多个物料之间存在关联而形成冲突如何解决?
3、是什么决定了企业最大产能?
4、如何提升效率?
等等。
通过阅读目标,了解目标描述的场景,可以有效提升对企业实践问题的理解,有助于APS的实施者解决企业难题。
《目标》的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是TOC理论的提出者,而APS是基于TOC理论的实践工具。《目标》也是一家知名APS软件公司所有员工的入门书籍。
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推进,APS将会进一步普及,目标这本书可以提升实施者、企业管理者对TOC的认知,从而提升APS实施的成功率。
来源:微信号xuyongshuo-work
作者:许永硕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