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沸沸扬扬的疫苗事件还未得到解决,但故事却仿佛落下了帷幕,中国号称拥有数量全球第一的疫苗生产企业,其质量却不容乐观,甚至远远落后于印度。国内的疫苗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名牌产品极少,市场竞争力很低。而国产疫苗总体在稳定性、产能及关键技术上,与进口疫苗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事实上,拥有广阔市场,却未掌握核心技术的"国产之殇"早已屡见不鲜。前不久的“中兴事件”与疫苗其本质一样,一个年营收上千亿的跨国企业,因为缺乏部分核心技术,在别人掐脖子的时候,瞬间生死未卜。中兴事件的背后,暴露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国产科技创新领域所面临的尴尬。
在如今信息时代中,芯片是成功的"基石",存储芯片作为半导体元器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内存、消费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均有运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其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
何为存储芯片
存储芯片是指嵌入式系统芯片的概念在存储行业的具体应用,无论是系统芯片还是存储芯片,都是通过在单一芯片中嵌入软件,实现多功能和高性能,以及对多种协议、多种硬件和不同应用的支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但长期以来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26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超过石油进口额成为最大宗进口商品,同期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仅为668.8亿美元,同比增长9.8%。
在强大的芯片进口需求中,美国是我国重要的芯片进口国。商务部去年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的15%的集成电路都销往中国。
中国市场也早已占据美国芯片巨头的半壁江山。高通(Qualcomm)2017财年在中国大陆的营收为145.79亿美元,占到总营收的65%。另一家存储芯片巨头美光(micron)2017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达104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51%。
然而庞大的市场并未换来真正的技术。中国在芯片、元器件领域仍然较为弱势,国内半导体产业更多集中在后端工艺,但对上游基础原材料、半导体设备以及核心元器件,如射频、FPGA、高速数模转换、存储等多个核心芯片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中国制造路还很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尽管目前全球77%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机芯片来自中国;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10%。
2015年,国务院发布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这个目标一点也不低,根据这个目标,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要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占到全世界集成电路市场的35%。
“疫苗之伤,缺芯之痛”的事件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制造2025”距离我们依然很遥远,在科技自主研发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目前很多领域我们还依赖于进口,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