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常有人问起自己学历比较低是否适合从事自动化技术的工作,说实在的这个问题我真心没办法回答。学历高不一定能在这行干的好,相反初中学历的人做得较出色的也有。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如果你还因为基础问题而纠结,建议深读此文。
每个人的人生微观上都是不同的,而宏观上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或多或少都有相通之处。看看别人的经历,汲取养分,能让自己走的更坚实。
15年技术生涯的真实记录,与各位共勉!
文/工控论坛
昨天看了《工控人生》板块的一篇人气相当旺的帖子:《岁月如梭,今年40岁了,来工控论坛记录一下我平凡而真实的前半生!》,看完心潮澎湃,无比激动,为什么激动,因为我与那篇帖子的楼主有着某些相似的轨迹,当然那位仁兄年长我几岁(我是79年出生的),职业成就也高出我太多。论年龄和资历成就,那位楼主是我老前辈老大哥。但做技术这行,很多东西是相通的,特别是心灵的火花,所以读着那篇帖子,也引起了我的共鸣,眼睛也不知不觉湿润了。本来是打算跟帖的,抒发下我的情感,讲述一下我的人生和职业经历。可看到盖楼太高了,想想还是另发一帖。
写这篇帖子并非为了炫耀,或者以成功者的姿态自居,其实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技术人员,谈不上成功与否,只是真实的记录下我的人生和工作经历,一方面梳理总结自我,一方面也给仍在奋斗中的兄弟姐妹们一点点可供借鉴的经验。
我是90年代末的的高中毕业生,出生在湖南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说来惭愧,98年参加高考,落榜了,作为农家子弟,当时的唯一出路就是考上大学,或许是因为自己背负了太大的压力,而我本身性格又比较内向,父母为了供我上学,在接近60岁的年纪仍南下广东打工。因此几乎整个高中三年我都是带着一种负罪感上学,在这样的压力下人也更加沉默寡言,成绩总是在中游徘徊,最终高考只考了480几分,离专科线还差几分。
高考落榜,按照当时农村的惯例自然也是南下打工,由于当时父亲及大哥均在家具厂打工,我打工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家具厂——从最底层的打磨工做起。打磨这个工序,不仅粉尘多、脏(干久了一定会得尘肺病)。而且是纯粹的体力活,我当时仅90斤重的瘦弱身躯,干完活后一顿要吃好几碗饭——虽然工厂食堂的饭菜难以下咽。工资每个月仅有500多块,当时别人工资高的能拿1000多,计件工资,干的慢所以工资低。当时人真的很茫然,没什么想法,也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不过这一段经历对我来说却是相当宝贵的财富,后来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
看到此处想起“人生的苦难,是一生不可或缺的财富”。
就这样干了半年,实在是干不下去了,人本来就瘦小,如果仅仅是体力活还好,油漆打磨的粉尘可是有毒的啊!父亲也不希望我做下去,然后辗转换了几个临时工作——在装修工地上做过小工,成天拿着钉锤钉钉子,一天下来手就磨出了大血泡;也在我二哥那儿打了几个月散工,二哥当时承包了一个电器厂的所有冲压模具的制作,我的工作主要是钻孔攻牙和搬搬抬抬之类的,也是体力活,一副大的模具有好几百公斤重,不过也学到了一点钳工基础。
就这样,出来打工也1年多了。当时我大哥在一家家具厂做电工,他想把我带在身边学技术,就和老板说想要找个学徒工做帮手,老板也同意了。记得那是2000年的7月份,我正式进工厂做了一名技术工了,虽然是学徒,工资每月800,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却是相当满足了。
进厂后我从最基本的水电安装、电焊做起(工厂的电工大部分也就是这类工作了),慢慢的开始学着绕马达,修修手电动工具等等。因为我性格比较安静,喜欢思考,加上高中读的理科,物理和数学成绩一直都不错,当年高考物理还考了120多分。所以做电工这行很对我的胃口,我也干着挺开心。
慢慢的,自己开始系统的自学电子电工基础,电动机与电力拖动,PLC编程与应用,变频器应用,数控伺服控制等等。虽然似懂非懂,但却培养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说自学,真的是没有老师,当时大哥已转岗干车间主任去了,且他自己也仅仅是停留在普通电工的层面上,学习的东西深入了他也帮不到我。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工控网结下了缘分,记得当时就盼着下班到公司办公室蹭电脑上网,浏览《工控论坛》,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白天,也投入巨大的热情到工作中,最开心的工作就是维修设备,看电路图,查故障。当时一些比较老的意大利设备基本都采用继电器控制,控制逻辑比较复杂,电路自然也复杂,而电路图就那么两三页,记得当时大哥和我说,你把这个图纸弄明白了,电路就不成问题了。想彻底看懂电路图,只有等到设备出问题了,一边查一边对,慢慢就把控制逻辑彻底搞懂了,完全看懂这几页电路图后,思路也豁然开朗了,这对以后学习PLC编程,理顺逻辑关系是非常有用的。
工作中经常和一些工厂电工打交道,很多人都把PLC 看做很神秘的一个东西。其实PLC就是从基本的逻辑控制电路上发展起来的,如果平时工作中把继电控制电路学习好,PLC学习是很快的。怕的就是没有勇气走出第一步,总看到山的巍峨,而不迈开步子攀登。
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当时我大哥已离开这家公司,而我已成为厂里不可或缺的人,工厂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供电都要靠我来保障,工资也从最开始800慢慢涨到1200,1500,2000,到我2005年离开那家公司时工资已涨到2500,在工厂做电工,这个工资在当时也算是主流偏高了。
话题仍回到2003年,当时我是工厂生产有序进行的重要后勤保障,而8月份,老板的一个重要决定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以后的人生。这话听起来有点言过其实,但确实是那么回事。当时的市场是民用家具行业的暴利时代,特别是我们厂这种做板式家具的,一套民用套房动不动卖好几千甚至上万块,利润相当高,当时老板准备拿200万换辆豪车,但不知道被谁说服了,拿这钱投入买设备了,就拿着这200万买了一条成套的德国豪迈生产线,包括一台电子开料锯,一台全自动直线封边机,一台全自动6排钻孔机。这在当时,以我们厂那样的规模(才200多号工人,年产值才1-2千万)绝对是引起轰动的事情。我记得当时设备到货时,我都看傻了,这么先进的设备用来做家具?老板是不是疯了?当然,设备到货后我是全程陪同豪迈的工程师安装调试,不过当时胆小,有问题也不敢问,也从来不敢奢望以后能到豪迈公司上班(谁知道我后来居然去了豪迈公司,这是后话)。
设备调试好以后,我慢慢的开始摸索着了解和学习这么先进的设备,因为这个设备已经完全颠覆了我对机器的看法,由衷的佩服德国人,整台设备,所有的细节全部考虑到了,包括日后的维护保养,都会预留一定的空间给你,而不像国产甚至是意大利设备,只考虑设备的轻量化和制造简单。其实作为机械设备,越重型越稳定,这是最朴素的真理。当然控制也是相当先进,第一次见到采用windows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第一次见到采用光纤通讯,第一次见到采用主控制器和分控制器一起控制(而非传统的PLC)等等,结结实实震撼了我。
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我基本上搞清楚了这几台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加工工艺要求。对于日常的维护和维修基本没什么问题。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所有的技术文档全是英文的,因此在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我花了600块钱买了一个文曲星掌上电子词典,遇到看不懂的单词就查词典,到我离开这家工厂的时候,所有英文技术资料能看懂80-90%了。
时间到了2004年,由于公司发展扩张,老板又投资新建了一家工厂,再次购入成套德国豪迈设备,由于我精力有限,而我大哥此时正赋闲在家,于是我向老板推荐我大哥回来,担任设备经理,而我则任职设备主管,仍旧负责老厂的设备维护。大哥过来后就开始负责新厂的厂房基础设施施工和设备的安装调试。
市场真是瞬息万变,2004年底,公司生意有下滑趋势,为了减小资金压力,老板果断关掉了老厂,所有设备全部运往新厂再次安装调试,我负责所有设备的拆卸打包并安全运抵50公里外的新厂。设备安装调试好以后,我自然也要在新厂上班了,可我做什么呢?最终我服从公司的安排,专心做一名设备电气工程师,仍旧负责重要设备的维护。而我哥这时因为已离开这个行业几年,技术已经跟不上了,特别有我在的情况下,基本不需要他操心设备的事情,所以显得更加尴尬。
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辞工不干了,原因有二:第一,兄弟俩待在一起,特别是在我的技术已全面超过我哥的前提下,对大家都不好;第二,我还年轻(26岁)希望追求更大的发展平台,并且当时的情况也是这样,在那样的环境我基本已经发展到顶了。于是,从辞工到离开,短短的十天时间。在原来老厂附近,有另外一个家具厂,我曾经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帮他们有偿修过几次机器,老板希望我能过去,就这样,又到了那家公司上班。自认为和老板很熟,待遇方面也没有过多谈,保持原来的待遇(2500),不过后来证明我是多么的单纯和愚蠢,跳槽居然不涨工资(甚至下降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不是这样我也不会来到现在的公司。
就这样我2005年8月份跳槽,在那家工厂只干了半年,为什么干那么短的时间呢?首先工作环境脏乱差,工作强度非常大,整间厂只有我带着一个电工,却要干几乎所有的活:设备维修(都是二手的意大利设备,经常坏);中央吸尘维修和维护;供水供电保障维护;错峰时间还要负责发电,两台发电机共用一个电瓶,发电时要拖着电瓶走来走去。然后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老板说平时每月发给我2000块,剩下的钱(每个月还有500块)年底作为奖金发放,可到了年底发奖金的时候,我一接过手心就凉了半截,打开一看,才1000块钱。当时真是愤怒到了极点,真把人当傻瓜啊?但我强压着怒火,我只问了一句:不是说好了剩下的钱年底发吗?老板头也没抬:“哦,今年效益不好”。我也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哦,这样啊”。
建议所有做技术的人员换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谈好待遇问题,技术人员一般都比较实在,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可该说清楚的还是说清楚,最好白纸黑字的写在合同上。如果就职后发现待遇跟当初不一样,一定第一时间与相关人员沟通,把损失降到最低。
就这样,我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如果再继续做下去那真是有辱人格。这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作为一个高中生,居然想着要进豪迈公司,豪迈可是非本科生不要啊。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拨通了豪迈中国华南区工程部黄经理的电话,他当时没有给我具体答复,只是问了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学历啊,英语啊等,我说学历只是高中,不过现在正在读函授机电一体化,英语阅读没问题,口语暂时还不行,不过我会认真学习的。我实话实说。黄经理佩服我的勇气,谈到待遇,我说每月2000块就可以了。然后他说先发个简历给他,等他领导回来了再和领导沟通一下。就这样,等到年底,黄经理终于来电话了,可他一开口我就知道不太乐观,他说他领导认为我文凭低了,如果是中专文凭就可以了,我想,高中和中专文凭有什么区别?不过短暂的沉默后,我说:“这样吧黄工,我只要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待遇我不提任何要求,给多少都行,以后干好了再给我涨。”或许是被我的诚心打动了,两天后,他通知我年后去公司报道,待遇试用期1800,从技术员做起。我心底一阵狂喜,终于,我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了,有了更高的平台,我坚信我能有更好的发展。
过完年,时间到了2006年的3月6日,我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公司报道上班了,公司将我分配到顺德办,和以前在工厂的时候经常打交道的几个工程师成为了同事。
可能很多朋友会有些疑问,楼主现在到底是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呢?先简单交代一下背景吧!
本人从事的是进口板式木工机械的售后服务工作,进口木工机械属于比较小众的一个机械门类,目前行业里比较知名的几个板式家具设备成套供应商分别是:德国IMA意马公司、德国HOMAG豪迈公司、意大利SCM公司以及意大利BIESSE比雅斯公司。因此在这里同行可能不多,如果有或许大家都认识,因为这个圈子实在是太小了。
我目前是德国豪迈木工机械集团中国区的一名售后服务工程师,服务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家具行业。目前具体职务是区域主任工程师兼封边机高级工程师。工作职责是带领团队同事负责区域内客户的售后维护,以及华南区封边机领域的技术支持,另外还是全国技术支持6人专家组的一员,给客户和公司同事提供技术援助,必要时进行远程诊断。
时间仍然回到2006年年初吧,3月份入职,当时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出差没有补贴,电话费也没补助,1800的工资真的只能解决温饱了,可我当时真没有想着工资的事情,只是一门心思希望公司能派我出差,安装调试设备和维修设备。本来新员工入职都要进行岗前培训的,可我直接就上手干活了,只是跟着老同事安装了一台电子开料锯,然后基本上都是自己独自出差处理问题。那时我们公司的保外收费维修标准还是600元一次/天,当时公司财务给每人发了一本收据,平时维修费自己都收现金,给客户开收据。每次回公司开会都会上缴各自的维修费,记得到年底时我的个人收费差不多是公司最高的,一共交了2万多(超过我工资了,呵呵),这只是在平时完成正常的设备安装调试和保内维修服务之外的一小部分工作,我去维修的基本没有收不到钱的。
记得有一次,工程部李经理(我要非常感谢的一个人,是他给了我充分发挥的机会和平台,也是我的伯乐)给我们区域的主任工程师打电话,他说“老板娘(我们公司是港德合资贸易公司,老板娘负责公司财务和售后服务两大块)在问,这个小周(说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干的活不少啊,怎么工资那么低,不正常啊?”这一问把大家都问倒了,我领导说:“我不知道啊,人招进来就放我这儿了。”李经理也说,他是6月底才接手工程部的(之前的经理是黄工,前文有交代,他把我招进来后不久就被调到培训班任经理去了,李工接手),这个时候小周已经办完转正手续了。因此我转正的时间点相当尴尬,工资低,本以为转正后能多涨点工资,可最终也才涨了200块。
过后没多久,李经理打电话给我了,他说,公司知道我的能力和表现都不错,可现在是年中,按照公司惯例只能年底给你涨工资了,到时多给你涨点,好好干。他这么一说,我当然感激涕零,更加卖力的干活了。
果然,到了年底调薪的时候,公司给我涨了1000,月薪提到了3000块,这也是当时工程部同等工龄同事的主流薪资水平了,也就是说,从此不再是技术员了。当时真的是非常开心,打电话一个劲的感谢领导(李经理)。
就这样,到了2007年,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了,有一次,我闲在办事处没出差,部门秘书接到一个客户电话后问我:“小周,会不会修CNC加工中心啊?”我先是愣了一下,因为此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数控,在工厂没有,来公司一年多也没有,然后我回答她:“倒是没修过,不过可以试一下的,反正修不好也不至于把问题搞大吧?”因为客户急,手上也确实没人可派了,就这样我去了客户那里。到那一看,是PLC程序丢失,我问客户操作工,此前有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操作工说以前遇到过,也是我们同事过来修的,不知道怎么在电脑里面点几下就好了,然后他拿出一份潦草的笔记(不知道谁记的),我照着笔记,自己边在电脑里查找project文件的保存路径边小心翼翼的看着对话框提示,生怕有一步弄错。最终PLC程序成功下载了,机器也开起来了,然后还有些小问题处理一下就好了。当然,这一次也是收费维修。
有了这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很自然的后面有机会秘书就会让我去,就这样我也开始慢慢接触数控了,到了07年底有一次在番禺一个客户那里修一台CNC,故障是Z轴丝杆卡死,由于没有经验,清洗完丝杆装回后,怎么样也设不好Z轴参考点,当时真是数控小白啊,折腾到晚上9点还没弄好(其实当时如果再坚持一会可能就弄好了,第二天去的同事告诉我方法是对的,只是设置不对)。这时领导李经理打电话来了,他说:没关系,明天让别的同事去吧,以后有机会再让你学学数控,明天先去珠海安装一台电子锯吧。客户也非常感激我的敬业精神,马上要退休去美国的高工(姓高)亲自开车送我回顺德,一路上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我回到顺德时已经10点多了,而高老先生还要驱车返回。
一路走来,需要感谢的人真的很多……
到了08年,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项目降临到我所在的区域,美国健威(江门)购买了我们6000多万设备。整个项目有一条四端封边生产线(带机械手上下料),一台重型纵横开料锯生产线,两条短周期压贴生产线,8台数控加工中心,5台重型自动上料开料锯,以及不计其数的单机。这一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基本都是周一去客户那儿,周末回家,设备安装调试从年初一直持续到6月份。当然,彼时的我还是个小角色,只能玩玩单机,另外安装了几台CNC,生产线是没机会接触的。但是这么大的项目着实让我过足了瘾。
设备安装完以后,我们办的3个同事轮流在客户处蹲点服务,一开始几个星期还能轮流转,可到最后其他人都不想去了,设备太多了,一天下来光在几个车间来回走腿都走断。最后基本上就我一个人待在那里,一直到年底,我记得那年我工具箱就拉坏了3个,每天在7-8个车间之间穿梭。当然,那一年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所有这些设备,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售后维护,学到的技术和经验远非此前能比。
记得有一次和客户设备部王经理聊天,他和我说:“你们李经理很器重你哦,说要好好培养你。”我当时还不太相信。
大家或许还记得,08年底那一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击非常大,家具行业作为房地产业的下游产业也未能幸免。很多客户交了订金的连订金都不要了,设备也不提,这样公司不但积压了大量的资金并且还要花钱租仓库存放。那一年大家都很惨,全体降薪10%,出差补贴也降了。我当时真的萌生了辞工的念头,后来一想,就这样辞工走了还是有点不甘心啊。况且这个时候辞工上哪找工作去?于是收拾起辞工的念头。并且坚信市场一定会有转机,公司也会迎来转机。
果然,短暂的寒冬过后,09年底公司业务便开始好转,到了年底业绩已与08年持平(08年业绩其实还不错)。就这样公司平稳发展,到了10年由于豪迈全球市场的老大——美国已经开始萎缩,而中国市场则稳步发展,这一年中国市场一举超过美国成为豪迈在全球最大的市场。公司那年的业绩也超过10亿人民币。而在这份业绩榜单里,贡献最大的客户当属掌上明珠家具。掌上明珠地处四川成都,中国十大家具品牌之一。2010年与我司签订了3个多亿的设备购买合同,成套德国豪迈木工机械群,数十条全自动四端封边生产线,10多台带异型封边功能的重型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智能仓储和全自动开料生产线,等等等。
2011年,我迎来了自健威的项目后的第二个机会——领导派我去掌上明珠和德国工程师学习数控加工中心。项目因为有几台重型龙门式加工中心,我们没有独立安装调试的经验和技术,所以德国豪迈负责这几台CNC的安装调试,我司协助并学习,华南区派出了我和另外一个同事。由于是第一次和老外共事,平时虽有自学口语,但还远不过关,那次明珠之行之后,让我看到了我和别的同事之间的差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此回来后我痛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口语。于是泡论坛,学经验,希望能找到一条最佳的学习途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普特英语听力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一天我终于恍然大悟,发现原来口语和听力是分不开的,之所以听不懂,是因为自身口语差发音不标准,当你口语发音标准了,别人说出来的标准的发音你自然也能听懂了。懂得了这一点让我如获至宝,学习的热情持续高涨,在论坛下载了复读机软件,从最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入手,先听写,然后校对,再跟读背诵,每篇文章背到滚瓜烂熟为止。背诵完新概念英语后(其实没有背完,人还是有惰性),又开始听写背诵VOA(美国之音慢速英语)。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多,口语和听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平时遇到生词,也从来不死记硬背单词拼写了,而是找到标准的发音然后跟读背诵,这样很容易就记住了,当你写这个单词的时候,只要能准确念出它的发音,拼写也89不离10了,或者说拼写根本就不重要了,就好比现在,咱们不也很多汉字光会读不记得怎么写了吗?
其实口语听力提高后,你的语法必然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写作也会提高很多,写出来的和说出来的一样都是地道的英语。因此后来我才能和德国的专家们自如的交流,不管是当面沟通还是通过电子邮件。
当然,不是说我的英语水平就有多高了,仅仅是够用而已。但是平时的基本交流不会有问题,包括我后来去德国豪迈总部学习,都是在没有翻译陪同的情况下独自面对生活和学习的。
说到英语的学习,我觉得一定要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来。英语本身不难,仅仅是一门语言而已,说白了就和我们吃饭穿衣走路一样。为什么我们学起来这么难呢?就是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本来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给整的枯燥乏味。作为一门语言,难道是先有语法吗?当然不是,语法只是人类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则,所以我们学习语言也是一样的,先不管语法,只要会听会读就可以了,慢慢的你自然知道一句话该怎么表达才最妥当,并且是无意识的脱口而出。
时间不知不觉又到了12点半了,由于平时较少写东西,文笔也很一般,写起来比较慢,希望大家看起来不费力就好。
2010年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我原来所在的顺德办也因为地域跨度大,加上公司的本土化策略,决定增设中山办,服务中山珠海江门等地市,并提我为该区域主任工程师,带领另外三个同事共同服务当区客户。同时,由于参与并负责的项目越来越多,和德国工程师共事的机会自然也越来越多,从他们身上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业务知识自不必说,单是严谨认真的作风就让我刮目相看。当然,并非所有的德国人都很牛X,也有个别懒散没料还牛逼哄哄的,但学人家长处嘛,不好的就不学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首先德国人干活都会带上齐全的工具,且对他们自己的工具都有很深的感情,不会随意丢弃,打开工具箱非常整齐,需要用到某一个工具很轻易就能找到。另外他们干活相当仔细较真,几十甚至上百米长的生产线,设备定位画线时精确到毫米级,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当发现图纸与实物有出入,一定要与项目部仔细核对清楚,弄清楚原因。设备调试一定严格按照项目施工目录逐个单元调试到位,加工精度和品质也达到项目计划书的要求且逐一备注好并拍照存档。
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德国产业工人这种严谨的作风,才造就出了德国冠绝全球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吧。耳濡目染的关系,我现在干活也相当仔细认真,有时认真到有点强迫症的味道。
我坚信,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是无捷径可走的,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层层叠加起来的,任何一环都相当重要,否则你后期的维护维修将会相当累相当痛苦,这点我深有感触。正因为此,凡是我经手的设备,都不会出现因为安装调试不到位,而导致的故障或机件损坏。可以自信的说,来公司10年了,我几乎没有在工作上出过差错。
当然,和德国人在一起最重要的还是要学到业务上的专业知识。2012年3月份,公司邀请德国豪迈资深技术顾问(CNC)Mr.Dietmar Beckert来我司指导培训,公司派我全程陪同并负责接待。老头人很随和,非常幽默。他一来就说,“我认识你们经理李先生,我94年来中国新疆出差的时候就是他陪我的,那时他还只是Green guy”。那时李工刚大学毕业入职不久,当然青涩。这样一个开场白瞬间就消除了大家的隔阂和紧张。短短的一个月接触,我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后来他要去北京继续他的行程都提出一定要带我过去,他和我领导开玩笑说:“My stomach need this guy.”(因为每天晚上我都会请他吃湘菜,湘菜是他的最爱,甚至周末我也会去他酒店约他出来,喝点小酒聊聊天)。这一个月基本上就是我陪同他带着几个同事一起拜访客户,解决一些问题顺便给我们培训讲解。
他非常喜欢并赞同我,最开始是因为一次故障的处理,在他来之前我们广州有个客户,安装了一台新的带异型封边功能的加工中心,当时故障是我去检修的,设备用的西门子全套驱动,当时故障是Y2轴报错,设备无法完成初始化,我在西门子诊断界面"Starter"窗口仔细查看网络拓扑(采用的profinet通讯)。比对实际拓扑和目标拓扑发现,表象是该轴丢失了反馈信号,一开始我也没有盲目的去检查馈线或对调更换Y1轴伺服马达。因为这样太麻烦,我于是将Y1轴与Y2轴伺服器对调(对调接线就可以,很简单)然后重新配置伺服器。关机重启再回到拓扑界面,这时故障转移到Y2轴了,于是我百分百的肯定就是Y1轴伺服器的原因导致的故障。果断向豪迈申请该伺服器予以更换(因为豪迈刚刚为旗下产品更换驱动总成,原来一直用的是力士乐的驱动,因此我们公司暂时也没有备件)。
伺服器到货是15天以后,刚好Dietmar来了,于是我们第一站就选择了去广州那个客户,在路上他就和我讨论并争执起来,他说,现在这个西门子驱动还刚使用不成熟,像你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连CU模块一起申请(CU模块即驱动系统的CPU单元),你这故障不一定是伺服器的问题。我回答说百分之百是伺服器坏了,然后笑着说如果我申请那么多配件,豪迈一定不会给的,听我这么一说他也笑了。其实他对西门子驱动也不太熟悉,毕竟接触了几十年的力士乐,突然换了还是要时间适应的。到了客户那里,我很快就换好了伺服器,配置好伺服器。关机重启的过程中我们大家都很紧张,毕竟客户等这个配件半个月了,已经有情绪了,客户和销售说:如果设备还不能用起来下周你们拉走算了。所以我的压力非常大。设备重启后开机有一些报错,但在NCcontrol界面能看到Y1轴并有位置值显示了,复位掉故障后设备正常初始化,我长吁了一口气。Dietmar朝我竖起了大拇指。事后他和我领导说起这事时半开玩笑的说:给这家伙六千美刀工资吧,他值这个钱。
有一次,他突然对我说:“Hi,Zhou, You should ask me if you have questions, I will tell you all I know”。然后给我详细讲解了底层NC子程序以及一些变量参数,又将他电脑里面相关的资料全部拷给我,我非常幸运遇到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有时他也会指出我的缺点,比如说他认为我英语还不够流利,需要多花时间强化。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有联系,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一声,遇到棘手的问题也打电话咨询他(他不愿意回邮件,一直要求我打电话给他)。
2012年底,我终于有机会和另外一个同事黄工,一起去德国豪迈总部培训学习了。行程不长,12月1日启程,圣诞节前夕回国。第一次去欧洲非常兴奋也很好奇。这次学习是因为我们客户大自然家居,买了一条门扇自动生产线,需要我们自己独立安装调试,因此才得以有幸去到豪迈总部参观学习。说是学习其实就是在豪迈的final assembly workshop(总装调试车间),和现场工程师一起进行设备调试和运行测试,期间我们可以问些问题,他们有时也会主动教些东西,总之气氛比较轻松愉快。那个车间在调试的设备基本上都是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生产线,卖到中国的很少,大部分是卖到欧洲本土的,由于不准拍照所以很遗憾没有留下照片。
豪迈总部地处德国南部黑森林腹地,位于巴登符腾堡州弗罗伊登施塔特县。来到豪迈当然首先是去拜访老朋友,前文提到的Dietmar就是第一个,不过不凑巧的是他刚好去外地出差了,所以也只能打个电话寒暄几句。另外还有两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就是豪迈Hotline的两个专家,Mr.Bruno Ehler 和Mr.Alfred Brendel。前者是封边机专家,后者CNC专家,平时与他们大多都是邮件沟通或者偶尔远程诊断。第一次见到真容是既紧张又兴奋。来之前还是领导考虑得周全,买了两盒上好的茶叶让我带来一人送给他们一盒。这两人都是在豪迈服役超过30年的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我也有幸结识他们并学到很多东西。另外,在车间还遇到了几个曾经在某个项目共事过的人,彼此寒暄几句并聊聊天。还有一个波兰的朋友,晚上请我们去镇上参观了圣诞集市并请吃晚饭,3个人吃掉了200欧,撑到吃不下了。这个人叫Irek,我叫他伊拉克,他以前和我一样,属于豪迈波兰的服务工程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豪迈服务部经理,就斗着胆子表明想来豪迈工作,可能豪迈当时也是需要招聘这么个人跑跑东欧那边的服务,所以同意了并让他处理好豪迈波兰那边的工作关系再去豪迈。我和他是在索菲亚认识的,当时索菲亚上了亚洲第一条Batch size 1柔性生产线(也正是和我现在在浙江负责的这个项目一样的),我与他一起工作了两个多月,很勤奋很能吃苦的一个人,我非常佩服他。
豪迈有时也会分包一些不太重要的辅助设备给一些小公司,我去学习的这条生产线就有大量的输送和回转装置采用自一个叫Mutz的小公司,说到小,这家公司只有2个人,老板Mr.Mutz和他哥哥,他哥哥负责机械,他自己负责电气和软件。Mutz先生很谦虚又很热情,详细的和我们讲解设备的相关知识,并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在德国邀请客人去家里是很高规格的款待了,他老婆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好吃的招待我们。Mutz先生也带我们去参观了他的工厂,工厂很小,大约只有50多平方吧,但有一台定制的数控机床,他说是他自己定制的,独一无二的。然后整个车间非常工整清洁,工装工具摆放整齐一丝不苟,完全不是我们国家那些小作坊脏乱差的情形,二层是办公室,所有卖出去的设备都有完整的技术文档,归类放置,所有这些都深深的触动我的心灵,由衷的佩服德国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
从德国回来后,由于我的辖区要上马另外一个项目,大自然的门线公司安排黄工去了。时间是2013年的7-8月份,我负责的项目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工作强度大,我病倒了,在家休息了好几天,正在这个时候,德国IMA意马公司找到我(他们通过一个客户找到我的联系方式),问我是否有兴趣去IMA上班(其实这种挖角我不是第一次遇到,2011年意大利BIESSE公司也找过我)。由于IMA刚接下四川全友家具一个非常大的订单,也是基于工业4.0的全信息化柔性定制生产线,而我恰好在索菲亚参与并实施过同样的项目,加上我在行业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封边机领域的专长,找到我也算是情理之中。他们开出的条件很诱人,待遇比在豪迈高很多,并且承诺每年最少一次去德国培训学习的机会,由于IMA在中国没有独立的公司,直接受德国那边领导,平时的工作也都由德国那边安排,享受和德国人一样的福利待遇。当时真的有点动心了,但后来转念一想:我已在广东买房安家,老婆孩子也都在这边,而全友的项目估计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并且由于意马的服务工程师很少,以后会出现长期的异地出差情况。所以慎重考虑过后还是放弃了。
时间再往前推到2012年10月份吧,由于索菲亚公司的第一条Batch size 1柔性生产线已于国庆前投产了,德国工程师已离开,后期的服务自然需要我们自己去做。先简单介绍一下该项目吧,索菲亚的项目当时是豪迈在亚洲的第一个Batch Size 1项目,说白了就是一条生产个性化产品的定制化生产线。索菲亚衣柜或许各位都有所耳闻,现在装修房子都流行买定制衣柜,所谓的定制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你的房间尺寸量身定。实际上定制衣柜这个概念最初就是索菲亚提出来的,同时它也是将定制衣柜推向市场巅峰的行业领导者,目前是全国工商联衣柜协会会长单位。既然是定制那就会有海量的信息数据产生,从前端专卖店开始接单,到订单管理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到生产现场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这些最原始的客户数据,数据从导入订单管理系统到生产设备的加工产出整个过程都是在极少的人工干预的前提下完成的,这就保证了产品极低的出错概率以及极短的生产制造周期。
生产过程中,每一片产品工件从开料开始就会被贴上一张与之对应的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标签,工件在每道工序流动时,设备会通过二维码扫描自动捕获该标签信息并从SQL数据库抓取加工数据,同时实时的将数据发送到生产线各加工单元,所有工件依次排队进入机器后,工件的队列顺序会被各加工单元记录下来,当工件到了各加工单元时,各单元会快速调整切换加工模式以适应各工件的加工,这样就实现了各种不同规格工件的柔性化流水线式加工,大大提高了加工速度和产品品质。实际上这样一个海量信息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也是我本人对工业4.0的切实感受和理解。这是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批量化单一化产品加工的生产制造模式,也是会引领未来工业化生产的新趋势。机器设备的本质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加工方式以及海量数据的加入,同时,如果离开了这些数据,设备也就是没有任何生机的死硬机械。
扯的有点远了,都是为下文做铺垫的。老外离开后,后期的服务就是我们自己来做了,而我自然是公司服务索菲亚的第一人选。最先遇到的难题是二维码扫描的成功率,该问题自一开始设备安装就没有很好的解决,也就是说是德国工程师留下的尾巴。而扫描成功率不高,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客户投入巨资购买软件和如此先进的生产线,当然无法容忍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只要能保证每片工件的二维码信息能被有效读到就可以了,可是说出来简单,要实现还是不太容易的,或者说没有太多的技术和经验可供借鉴。原来老外调试好以后的读码成功率大约是95%左右,其实也还不错了,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每100件工件就有5件读不到码,而需要人工将二维码输入设备电脑,这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别说客户,就连我自己也无法接受。
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前提下我硬着头皮上了,我查阅了关于二维码扫描的海量的资料,结合调试手册,慢慢发现通过配合调整曝光时间,和增益可以有效提高读码成功率,由于老外一直比较死板的用自适应功能调整,对曝光时间和增益的调整幅度非常小,因此无法有效提高成功率,而我通过手动配合调整曝光时间和增益,慢慢的成功率高了很多。同时我在想,在生产线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工件通过扫描区域的时间也是固定的,那么如果提高扫描频率也一定会有效提高成功率,于是我将扫描间隔时间由默认值200毫秒改为50毫秒,一测试果然效果非常好,现在,经我调整后的读码成功率几乎是100%,除非标签打印很不清晰(一点点模糊都可以读到),否则成功率绝对100%。这是我给索菲亚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其实也是德国人留下的尾巴,故障是这样的:工件在进行横向加工时,有一个伺服的推手装置将工件推入机器,以保证工件加工时的直角度,该推手装置一共有5个手指,最长的工件用到的是第一个和第5个手指,工件尺寸变短时依次用到第4个、第3个、第2个(第1个不管什么尺寸都会工作),而有时候(不是每次都会发生),比如说需要用到第3个时却是第5个或者第4个在工作,这样就会造成工件斜着进入设备而导致报废。最开始老外的分析是由于数据库里数据过多,造成数据检索时间延长导致的故障,大家也没有在意,只是将数据自动清空周期改短了,且由于故障不是每次都出现也不太好判断。可是在老外走后没多久,随着客户产量的提升,该问题越来越凸显,因此我不得不在索菲亚蹲点以期找到该问题的真正原因,于是每天到现场就打开PLC在线诊断,在海量程序里面搜索,理顺程序逻辑。终于,一个很关键的发现让我非常兴奋,那就是每当出问题的时候,都是因为该工段没有及时被刷新,执行的仍是上一片工件的数据,那么为什么没有被刷新呢?我想或许是某个工件传感器读到了错误的信息,甚至是被二次触发导致。有了这个指导思想我就实时的跟踪传感器信号,可是任凭我怎么睁大眼睛也看不到信号有何异常,想想应该是触发时间太短的原因(其实当时对这个诊断工具的使用还不是很熟悉,如果是现在我就能通过跟踪脉冲信号迅速找到问题点),因为有很多个传感器,也没办法一一检查,没办法,我将我找到的关键程序段发给Hotline,让他们帮我诊断,最终他们将范围逐步缩小到2-3个传感器,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这个感应器真的是被一个反作用气缸,返回时轻微的触碰到了,时间非常短。我通过在索菲亚蹲点4天时间,终于找到问题并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