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一掰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点击:167 | 回复:0



吴小松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1
  • 注册:2016年3月07日
发表于:2017-09-29 11:04:46
楼主

说起PLC,也就是可编程控制器,它的兴起可以说是与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发展的要求密不可分的。PLC源起于1960年代,当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解决工厂生产线调整时,继电器顺序控制系统之电路修改耗时,平时检修与维护不易等问题。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出现之前,汽车制造业中的一般控制、顺序控制以及安全互锁逻辑控制必须完全依靠众多的继电器、定时器以及专门的闭回路控制器来实现。它们体积庞大、有着严重的噪音,不但每年的维护工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继电器-接触器系统的排线检修等工作对维护人员的熟练度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8年向社会公开招标,要求设计一种新的系统来替换继电器系统,并提出了著名的“通用十条”招标指标。随后,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这一设想,于1969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DP-14控制器,并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使用并获得成功。由于当时系统主要用于顺序控制、只能进行逻辑运算,所以被命名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最早期的PLC只具有简易之逻辑开/关(on/off)功能,但比起传统继电器之控制方式,已具有容易修改、安装、诊断与不占空间等优点。

1970年代初期,PLC引进微处理机技术,使得PLC具有算术运算功能与多比特之数字信号输出/输入功能,并且能直接以阶梯图符号进行程序之编写。这项新技术的使用,在工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日本在1971年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技术,并很快研制成功了自己的DCS-8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德、法在1973年至1974年间也相继有了自己的该项技术。中国则于1977年研制成功自己的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但是使用的微处理器核心为MC14500。1970年代中期,PLC功能加入远距通讯、模拟输出输入、NC 伺服控制等技术。1980年代以后更引进PLC高速通讯网络功能,同时加入一些特殊输出/输入界面、人机界面、高功能函数指令、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等功能。

如今的PLC之功能早已不止当初数字逻辑之运算功能,因此近年来PLC常以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之,而在缩写上,依然沿用了PLC之名,因为如果按Programmable Controller的缩写PC的话,会同Personal Computer相混淆。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PLC市场可以说被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所“统治”。而今,伴随着南大傲拓、和利时、浙大中控等国产PLC厂商的崛起,国产自主可控的PLC产品也逐渐在国内站稳脚跟,在众多领域的应用上表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

以南大傲拓的NA400为例,作为国产大型PLC的大成之作,已经在国内的军工、高铁、石油石化、核电等众多关键基础设施上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全、自主可控的优势也逐步显现。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PLC一定能够一绝群雄,在PLC的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