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摘] 雷军的梦想,和李嘉诚的人生操作系统 点击:187 | 回复:0



Bosco_yu023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3帖 | 4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77
  • 注册:2007年1月18日
发表于:2015-07-31 20:54:08
楼主

这是一场特殊的葬礼。二十一年前,在MBA课堂上,组织与管理学教授让我第一次听到它,我觉得眼前一亮。十八年前,作为华为的新员工,我在公司入职培训中再次听到它,从讲台上的IBM公司培训师那里。彼时,我感到无比温馨。

这是一场怎样的葬礼?为何要写到这场葬礼?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抵达之后,居然发现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也许这是三五年,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姑且假定这时亲族代表、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写道。原来,这是一场关于当事人自己的葬礼。

史蒂芬·柯维曾经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思想巨匠”、“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榜单。

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常常被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小型隐形冠军公司当做员工个人管理或经理人自我管理的经典培训教材。亲爱的读者,正如你所知,任何组织中的管理,常常被划分为个人管理、团队管理和组织(企业)管理三个层面。

在自己的丧礼上,“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语?你这一生有任何成就、贡献或值得怀念的事吗?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你是个令人怀念的同事或伙伴吗?失去了你,对关心你的人会有什么影响?”柯维在书中继续写道。

不论我的教授,抑或IBM的培训讲师,他们引用柯维书中的葬礼,都是为了引导我们每个人发现自己的愿景,使命,目标,或者梦想。正如柯维所写:盖棺论定时,你希望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标。

梦想是如此的不可或缺,以至于雷军、扎克伯格和李嘉诚,都把它和成功紧紧联系在一起。

6月27日在武汉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雷军以自己为例,鼓励毕业生们要永远相信梦想的力量,要勇于相信坚持梦想的力量。大学一年级,他在图书馆里看了一本讲述乔布斯等硅谷英雄创业故事的书。在激动心情的驱使下,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的他,在武大的操场一遍又一遍地走来走去。“(在走来走去中,)我奠定了人生的梦想——日后一定要干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天生我材必有用,日后自己一定要做个伟大的人。”

同一天,Facebook公司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她讲到了公司老板扎克伯格的梦想。她说,Facebook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扎克伯格相信,通过科技实现个人之间的互联,可以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他深信于此,以至于从哈佛大学本科辍学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这些年来他一直为此奋斗不止。扎克伯格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勇气。

在雷军和桑德伯格演讲的前一天,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用他一贯的简洁而颇具古风的港式汉语,鼓励年轻人要做能够解|码人间世态的“求成者”,而不是遇事迷茫的“求存者”。

“今天,世人要求成功者交出的成绩表,不但要对经济有所掌握,还要对环境保护有所承担,对人类生活有所贡献,‘三重底线’的要求已是最基本要求。如果你想成为明天的领袖,世人对你的气节和能力要求,基准将更高。”他说,“‘求成者’的内心有所追求,对自己的定位明确,他们愿意为改善今天,不断寻找最佳方案:他们精明,但没有一大堆主观的标签;他们负责任的心态,为了贡献明天,拒绝接受不认真、僵化,把一切弄复杂的做事方法。”

李嘉诚言及的“世人的要求”、“内心追求”和“定位明确”,与柯维通过当事人葬礼的方式发现个人目标和梦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树立了梦想,如何才能实现?

雷军的态度是“脚踏实地地真正做几件不一样的事情”。例如,他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是两年修完大学所有的课程。“很感谢武汉大学的学分制,从那天开始,我真的修了两倍的学分。”

桑德伯格的方法是“独辟蹊径”。她说:“我希望,如果你在一条道路上前行,却发现自己的心另有所属,那么就请你去独辟蹊径,以到达理想的彼岸。”

李嘉诚的工具则是人生的操作系统。在他看来,“求成者”以同理心为其操作系统的内核,以“仁能善断”、“仁能善择”去定义自己的一生。“我们要把这种态度元素,像编写智能系统内核一样,内置在人生当中,不断升级、不断优化,令涌现的机遇、洞见的升华,做人处世节奏的掌握,汇合运行自如,有效作出最好的判断、最好的选择,打造自己的运气,建立充满光芒的人生。”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014年最热的一句话,透露绝望之中的希望,调侃无奈之下的乐观。

我想,这句话有必要改为:梦想必须有的,总有实现它的办法。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