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业界权威齐聚第二届地下空间与城市综合体国际研讨会共商行业盛事
——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技术、运营管理探讨
为了进一步探索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面临的规划设计、管理体制、开发机制、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问题的新途径,加强地下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开发成果和先进设备的推广,9月18日-19日即将在沪召开第二届地下空间与城市综合体国际研讨会,大会将继续聚焦国内外地下空间的发展,为世界各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者提供一个先进经验的交流平台,让与会者能更加直接更加充分的展示和交流国内外各城市各地有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的最新成果。
大会邀请了包括日本建工、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城建设计研究院、香港兰桂坊集团、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等来自日本、加拿大、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0余家单位和专家代表,所做演讲报告涵盖了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营、设备材料等各个方面,共有300余位相关行业参会代表前来参会。
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将在大会上做题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病的解决》的演讲报告,重点探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的关系;上海世博央企总部基地建设工程指挥部张鹏飞副总工程师的《上海世博央企地下空间统一开发建设关键技术分析》将进一步论述世博园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技术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将在大会上做《新型城镇化视野下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新模式》演讲报告,就我国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及问题展开讨论。众多专家齐聚一堂,不仅为世博园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工作带来了指引,同时也建立起了一个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开发起到长期推动作用的交流平台。
为配合研讨会的召开,本届研讨会将特设精品展区,以案例成果、解决方案、材料与设备等实物展示各国最新技术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相关精品展示会的组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会提供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交流平台,为所有参会代表提供了一场名副其实的饕餮盛宴。
本届大会将延续“世博低碳生态科技论坛”品牌效应,以“践行绿色理念,探索低碳未来”为主题,继续结合世博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项目,同时结合当下智慧城市建设问题,将“智慧”的概念巧妙融入报告论坛,与行业前沿同步。除此之外,大会还将聚焦智能地下停车等行业热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共同推进地下空间的发展。
媒体支持:隧道网、中国岩土网、中国土木科技网、筑龙网、光明网、新华网、第一财经等
大会主题:践行绿色理念 探索低碳未来
会议议题:
本届研讨会将采用“主论坛 + 分论坛 + 产品展示 + 参观考察”的组织形式。
“主论坛”议题如下:
◆地下空间发展形势分析及国家政策与工作思路解读 ◆世博最新工程进展,引领行业风向标
◆低碳环境下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及产业发展趋势 ◆先进地下空间开发与能源管理相结合的理念
◆地下空间开发面对的挑战与整体解决方案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成功案例分享
“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分论坛”议题如下: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 ◆城市地下空间建筑防空防灾一体化设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功能规划、层次规划和防灾系统规划 ◆地下空间建筑密集区的疏散设计
◆大型综合体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 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规划及机制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融资和商业地产开发模式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防工程设计
◆地下空间的运营管理与物业管理 ◆城市地下空间的产权归属问题
“地下空间施工、绿色材料应用及能源管理分论坛”议题如下:
◆地下空间设计与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介绍和推广 ◆地下管道穿越建筑物的相关技术
◆地下空间超大基坑施工技术 ◆地下空间的抗震、防水、结构稳定性等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面向生命周期的BIM研究与应用
◆绿色建材在地下空间中的应用 ◆绿色照明中的新光源和新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室内空气净化和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地下空间的舒适度(保温、保湿、采光等)
◆智能化运行技术实现建筑的节能管理 ◆区域能源管理的应用及未来
“地下空间与智慧城市交通一体化分论坛”议题如下: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技术 ◆大型轨道交通枢纽站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
◆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商业开发投融资模式研究 ◆地铁与周边商业的一体化开发研究与实践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车站结构设计研究 ◆地铁上盖物业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技术 ◆深耕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交通发展
◆低碳经济城市地下空间地铁的节能减排与环保问题 ◆ 轨道交通线路与市政管沟一体化
◆地下空间监控系统及停车场智能化系统 ◆停车场智能照明与引导解决方案
参展、观众范围:
1. 建设厅(局)、建委、人防办、城市规划局、公用事业局、城管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城市建设投资等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
2. 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铁、人防工程等权属单位负责人;
3. 国内外各大城市地下空间项目开发公司;
4. 高等院校、科研、规划、设计、监理单位等有关单位负责人;
5. 国内外勘探、设计、监理、施工与咨询公司;
6. 地下空间管理物业运营,物业管理配套服务公司;
7. 房地产开发商及工程开发商等相关企业;
8.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材料及设备供应商;
9. 地下空间能源管理与节能照明提供商;
10. 智能城市管理系统及设备商;
11. 代理商、经销商、分销商等;
12. 检验、检测、认证,金融机构与管理咨询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