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沪市的月度总成交金额为3.07万亿元,按每月21个交易日估算,平均每天为1465亿元。2月沪市的成交总额降到1.42万亿元,随后虽然有所反复,但每月再也没有超过2万亿元。到今年8月,成交总额已迅速萎缩至7890亿元,平均每天只有375亿元。进入9月,股指重心仍在下移,9月9日沪市成交额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甚至比去年单日成交高峰期时半个小时成交量还要少。最近8个交易日,A股成交总额是2252亿元,平均每天仅有281.5亿元,而历史也表明,成交已接近历史底部,这并不意味着指数就能止跌。在市场极度缺乏做多信心的背景下,低迷的成交还会持续下去。
目前市场一直备受折磨的是两大顽疾,一个是大小非,一个就是PPI的上涨,大小非吞噬着普通投资者赢利,而且更加可怕的是,在赚走市场利润的同时,他们还把风险抛给了普通投资者;而PPI的增长吞噬着企业的赢利。
我们看到CPI和PPI的剪刀差效应在扩大,CPI数据的降低是货币紧缩政策的功劳,通过抑止信贷,价格管制,包括经济放缓和大量的财政补贴,这样大量的付出才保证了PPI向CPI的传导,同时也把很多企业逼到了困境。而中国经济要保持这样的软着陆,自然就会坚持这样的措施,那么由此以来,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受到很大的考验。这其实也是制约市场的本质因素。
而更可怕的是大小非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使得市场管理层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有效的手段去抑止这两个因素。
事实证明,市场如果没有改变造成下跌的主因的话,那么在没有任何实质改变的情况下,大家依然要继续地在场外观望等待,等待虽然有些无奈,但这是自救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