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设计师网的东西 点击:152 | 回复:0



月212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
  • 注册:2003年12月19日
发表于:2007-11-22 21:49:00
楼主
“中智联” 一个让人期待已久的声音
[2007-11-10]来源:中国设计师网 作者:刘哲鸣 人气: 18

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国企业的经营与大型跨国公司的经营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中国的工业界,尤其是以“关系”为导向的工业营销时代体现得尤为突出。
  “列强”的特点是收购、兼并、控股、不断扩张,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而中国的很多企业却不断的在分家、单干、另起炉灶,象原子核裂变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也许是中国人的“老板欲望”太强了?
  也许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选型-采购”模式在以人为本的时代给太多的创业者带来的机遇?


  然而真正的工业品竞争,玩的是一个综合实力——技术、品牌、产品、服务、关系,用张艺谋先生的一部电影来说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但是一个企业真正能掌握的资源是却很有限的。相信一个企业家的烦恼更多的都是来自各种可以用资源的匮乏和对资源的把控不利。
  中国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与跨国公司比本来就差得很多,再把这些有限的资源分而用之,企业的竞争力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不得不用一个法则来面对行业的现实——20:80。来自异国他乡的数量不足中国企业20%的同行抢掉了我们80%的生意;而企业赖以生存的利润的80%更是被那些黑皮肤、白皮肤的人拿走了。
  一位设计院的朋友说,我就选某某国际品牌的产品,因为不担责任;如果连某某品牌都出问题,哪谁也没办法了。
  这就是差距,是需要中国企业正视的差距。
  这就是竞争,是需要中国企业正视的竞争。
  而中国企业有限的可利用的资源不断被瓜分的时候,本来已经落在了下风的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就更脆弱了。
  我们不去谈“以民族大义为先”的高调,但没有人会希望中国只是世界的加工场。
  这时候,我们要学习一下我们的祖先——联众抗秦。
  团结的力量大,整合的资源强。


所以,
“中智联”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声音;
“中智联”开创了中国仪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模式。
我们愿意为这样一个扛起中国民族仪表工业旗帜的团队呐喊,我们愿意为这些求实创新、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人们祝福!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