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智能制造,我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说了很多的层次划分,比如业务角度的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比如技术角度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比如关于企业的5层金字塔模型,比如还有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的划分等,另外还有更加复杂全面的参考架构。
从内涵剖析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有点乱的,其实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重复或者重合的。从技术体系或者说某某框架角度来说,这么来划分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其实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业务场景。
本文就重点针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一套说辞进行一下分析。
数字化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计算机能够便于实现管理或控制的处理。这只是一项技术手段,或者说是企业想要运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控制乃至智能化的一个基础,必要性还是有的。
网络化可不仅仅是实现互联互通,当然这也是一项基础工作。但这个在智能制造的语境下,其实是对标德国工业4.0强调的分布式增强网络的理念。看看德国人为什么提administrator shell就知道了,说重点的话就是物联网不是目的,而务(服务)联网才是目的。同时,这个说实话,现在基本上没有任何成熟示范的案例,但这是努力的方向。
智能化就说来话长了。就智能制造这个词汇来说,其实任何一个制造系统都是自备智能的,只是之前我们的智能主要是依靠人的职能,现在说智能制造,其实更多的强调的是以机器智能来代替人类智能,代替不了,那就扩大、延伸或者说部分取代。基于数字化所建立的管理与控制系统,其智能主要体现在人的智能以及相应的控制逻辑方面。现在大众所理解的网络化基本上来说跟智能不搭边,只是一种信息数据传输手段而已。
一般来说,我们是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具有一个递进关系的,但实际上来说可能未必。如果我们停留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只是基本的技术手段,比如互联互通和数字化表达,其实就完全没有必要去遵循这种递进关系的。如果在这种表面的理解之下,这三者其实是完全可以并行的。
最为普遍的就是,企业在没有建设相关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时候,其实在各个单项的工艺环节或者说围绕着一些设备所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智能化的事情,比如自适应智能加工等。只是如果是在线的话,那就需要网络化来支撑实现从虚到实的指挥控制,当然了,数字化的信息与数据表达也是必须的。
同样的,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技术上所建立的类似制造执行系统这样的管理系统如果能够在其中体现一些数据的智能分析,那这也是一种智能化。再比如,如果能基于网络化实现工业4.0所强调的分布式增强网络,其实这也是一种群体智能,自然也是智能化的。
当然如果坚定认为他一定是有递进关系,好吧,也可以。
本文其实想说企业业务场景是很多的,不同系统的应用深度也是不一样的,其所强调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数字化就没有智能,网络化就没有智能,而智能化才有智能。也不是说数字化就一定要网络化(比如说企业的系统就是单机运行,协同手段相对落后而已),也不是说网络化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就一定与业务无关。
来源:微信号 智能制造随笔
作者:王爱民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