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实施建设的五个误区 点击:100 | 回复:0



wangamin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1帖 | 5回
  • 年度积分:2
  • 历史总积分:185
  • 注册:2021年8月24日
发表于:2024-04-09 09:13:41
楼主

MES是一种核心的智能制造工业软件,是支撑制造系统运行管控的主要依托。在工作(科研、技改的规划、评审与实施)过程当中,接触了大量的这方面的实施建设,既有自己承担的,也有别人实施的。结合自己的一些感触和思考,说一下MES实施建设的几个误区。


(1)数据采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智能制造的闭环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基本含义,将数据采集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甚至是过高的地位上。数据采集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它的用处,尤其是数据的应用,这个才应该是最根本的。看到了大量的企业实施机床互联采集,但采集的数据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在判断机床的是否开工,或者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呈现,相对于性价比来说感觉有点浪费。首先盲目性体现在对于基于采集数据的设备预测性性维护、故障诊断、性能下降分析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数据与工艺质量有关的参数优化、精度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开展的还是远远的不够。第2个方面的盲目选择在于规模,不管什么样的数据都在进行采集,不管什么样的设备都在进行采集,同样忽视了应该从数据被利用的角度是应该秉持的一个出发点。


(2)制造执行系统匹配的生产模式定位不清。


生产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企业建设制造执行系统是为了解决批产执行管控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强调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执行管控问题,还有的企业是混合型的或者说两方面兼顾的。不同的生产模式,对于制造执行系统的管控要求及其实施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但现在很多看起来都不做区分。严重的后果是不仅在于难以支撑达成企业的期望,甚至建设完毕既是一种落后的方式。


(3)偏重于执行过程记录而非真正的管理与控制。


目前绝大部分制造执行系统还是偏重于,执行过程的一种记录,但这个其实是严重偏离了制造执行系统所应该管控的重点的。其核心与要点还是在于管理与控制这两个方面,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控制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如果只是对现有模式的计算机化,那就差强人意了。比如不仅仅是当前制造活动的过程记录,而是说我一周后或者一个月以后要执行某种制造活动,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当前能否进行预判?有什么措施可以解决,这才应该是制造执行系统应该干的事。


(4)缺乏与企业当前管理水平及其有限提升程度的适应性。


当前很多公司提供的制造执行系统,是号称所谓的“一步到位”,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现状,其实存在很大的脱节,甚至一定程度上是拔苗助长。这可能是制造执行系统的实施不成功的背后的一个核心原因。这个方面可以举一个反向的例子,有些企业自己组织人来开发,所有的需求以及实施建设的都是自己主导的,这种系统一般做出来都不是非常好看的,但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实用的,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与企业现有水平以及某些方面的改进是相适应的。


(5)妄谈精益但缺乏技术支持。


精益生产还是企业应该追求的,但精益这种模式不应该是一种理念,或者说是一种运动,而是应该润物细无声的体现在系统里面的,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你的系统正常运行,精益的效果自然而然就达到了,不需要刻意。精益最核心的是基于时间的协同或者说时间驱动的协同,而对于制造执行系统来说,这个时间驱动的协同必然离不开计划。而这种计划,如果是手工来填写的,那基本上还是一种现有模式,根本做不出长久的计划或者说预测性的决策。从而就要求制造执行系统姓同步建设APS,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旗号来开展,都是应该要做这个事的。


来源:微信号  智能制造随笔

作者:王爱民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