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最近还看过
爬电距离是指通过两个带电体之间或是带电体与可触及表面之间的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带电体之间或是带电体与可触及表面之间通过空气的最短距离。这两个距离都要有一端是带电体,所以在电器产品里面对于那些裸露的带电体部分与接地金属或表面才要求测量。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
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Ⅱ组材料,Ⅲa 组材料, Ⅲ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b 组) 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要求值: 电气间隙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GB4943:2H 和 2J和 2K,60065-2001表:表 8 和表 9 和表10) 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4943 使用附录 G替换,60065-2001 使用附录 J 替换。
爬电距离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4943 为表 2L,65-2001 中为表11)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 4943 中只有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减小,但必须满足 标准 5.3.4 规定的高压或短路试验。
电气间隙的测量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
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
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 2);
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在日常测量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不同的人往往结论有差异,首先要注意是否引入了过多的人为误差,包括测试手段,测量时,一般使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更进一步的手段有读数显微镜\投影法,甚至极精细情况下,有电镜等手段。根据以上四份标准的对比,还可以看出不同的标准对测量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考核角度、测量要求是有差异的。针对具体产品选用恰当的标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
简单总结以下几点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定。
1、爬电间隙一般被称作电气间隙,因电气间隙决定了爬电情况的发生与否,所以电气间隙也常被称作爬电间隙。
2、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3、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成为电气间隙
4、总之一句话:电气间隙是指带电导体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带电导体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